上羁下拌
吉林省武术培训,武术跤术中的各种跤绊都需要上下肢动作的密切配合。上羁下绊即上边用双手将对方捆缠住,下面用脚和腿使拌(但要有极过硬、超人的基本功才行),上下配合才能摔倒对方。例如,双方搭架,甲轻抓乙双臂,双手突然以爆发力斜错乙两臂,把乙身体推挤成斜侧面站立,一脚牢牢摄住乙脚。上下肢动作要合成一股撞、挤、按和撮劲,使乙来不及躲身和抽腿,身体失去平衡.被撮翻倒地。这种“撮撞”的摔法是典型的上捆下绊的招术。
走对步赢跤
换句话说,就是步法走错会有输跤的危险。步法是调整身体重心的手段,维持身体的稳定;也是攻守方法的动作基础。可见了解正确和不正确的跤术步法,很有必要。下面列出的是实战中最有价值的步法。正确的步法有盖步、背步、钻子脚、.滑步(格登步)、车轮步、冲步、钻脚跳步、w步(也叫格登步)、划步、卧步、相步(俗叫让步〕、跳步、败步、透步、跨步(也叫膛步)、趋步池叫冲步)、三点步等;不正确的步法有落(音辣)步、纵纵步、井步等。
取胜在变脸
变脸是摔跤术中的一个关键动作,即在使绊子的同时.把脸向左后或右后用力摆动。虽然各种绊子都有各种防法和解脱法,但在使用时不变脸是很难成功的。
吉林省武术培训,要掌握变脸儿全在苦练。先学会用皮条、大棒、花砖走步、二测腰、变脸儿及各种动作要领,反复练习,把步、腰、脸混为一体,从而发出爆发力。这样,步子走的稳,腰侧的柔而刚,脸变的有力而协调.才有实用价值。
输跤不输把
抢把在中国式摔跤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双方在对峙时.都要力争抓握住对方得力的把位。若能首先抓握住对方.就等于取得了进攻和防守的主动权,若能有效地抵制或解脱对方的抓握,自然也就能免于被动。谚云“输跤不输手,输手如输跤”。
抢把是在互抓的瞬间抢抓住对方发招的跤衣部位,如中心带、跤衣领、正襟儿、偏门儿、小袖儿等处,来控制对方.可使其有劲使不出,有招用不上。这种手法运用的好,俗叫“手尖”。也称“摔跤要有一把主手(底手)”,每位跤手都有自己所擅长的一把底手,做为主要着力点,谚谓:跤撩一把手。
中国跤术接手就来,沾手就到,动作如打闪纫针,是快跤。每个绊子都有一定的揪拿部位,只有手脚密切配合才能把对手摔倒。倘两手揪拿部位被对方化解,不但自己要使的方法难以成功,甚至还有被摔的可能。当被对手抓住不利部位时,应尽快解脱,俗称撕把,并伺机进攻。撕把要身手一致,用全身的冷弹力和挣力(双手和身体要向相反方向同时用力)来解脱。也可借对方的揪把借劲使劲、见招打招、见势用势,由被动转为主动。例如,在对手使别或勾时,可在后面扒其腰、按其腿,来横削(又叫盘腿搂或判)其身体,使之摔倒,我则由败势中取胜。
另外,摔跤特别讲究“跤智、跤胆、跤叭”,其中跤智是指战术意识,具体地说即假动作诱招是捧跤的主要特点。
站如熊,卧为虎
这是对跤架的形容,跤架是摔跤术中双方跤手开赛前所运用的架势。进攻和防守是依托跤架而存在的。
跤架大致分为三种,即左架、右架和小车架。左架和右架又称为前后架,即一脚前出约一脚远,成丁字步,身体斜向前方.两腿微屈,扣胸,紧臂,垂尾骨,头身端正。两手半握拳,上手在前,底手在后,高不过鼻低不过肩。底手与“人中”穴相距20厘米许;并与上手相距约10厘米略低,此为封门出架式。左脚在前为左架,右脚在前则为右架。前脚为虚为先锋,后脚为实为后卫。后脚又叫底腿或底桩。左架者左手在前,右架者右手在前。在前之手为上手,稍后之手为底手,又叫上把、底把。_L手即揪对方跤衣靠上的大领、偏门等处,有时也揪对方的后带,若揪下边则叫枪把。底手辅佐上手,招馒交衣靠下的小袖、中心带、底岔等处。小车架的两脚尖在一直线上。
在以上三种胶架中、有的跤手喜欢用站架(高姿站立),有的偏爱矮架(低姿站立),跤界老话谓之“站如熊,卧为虎”,这说明站架和卧架,都有优有劣。无论采用哪一种跤架,均要做到出架的姿势,自然有力,刚中有柔,象熊一样稳固踏实,象虎一样精神抖擞。
上述几种跤架是最基本的。跤架还可分为大架和小架。大架身体重心较高,攻主守辅者多采用,包括八扑架(又称天津架)、虎式熊架、燕青式等。小架身体重心较低,防守严密、体轻者多用此,值长后发制人的体重者也常采用,包括螳螂架(又称猴架)、雄鹰架、小车架、轰鸡架等。
跤好撂,手难学
所谓手就是抢把,摔跤讲究的手好,即指手不动吃亏,精通抢把。“手”的好坏是摔跤者功夫水平的一面镜子。要想手好就得多动脑,多比划,抢把时我手一定要在对方手臂的里面,切忌走外圈。手抓的部位恰当,可使技术动作准确顺利的运用,劲力得以充分的发挥,而取得胜利。双方对于抢把都是非常重视的,一方面要抢抓把位,有利于己;另一方面又要采用各利舫守方法不使对方得手,所以手是比较难学的。“手”的方法很多,如借手、迎手、绕手、蹬手、裂手、撕手等,初学摔跤一定要练熟这些手法,尔后再练绊子就不难了。若要有一手漂亮的抢把技术,就需常年苦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