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武术培训清代:清代社会局面一直动荡不安,清政府一度限制练武活动。
但由于明代的习武之风,在民间根植极深,故而清代的武术在民间的发展未
被阻止,各流派繁荣出现。如各式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八极拳、南拳、
炮锤拳等,都是在这个时期产生的,而且各流派都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套路运动也在清朝得到迅猛发展。此时武术的另一特点是由于火器的使用,
使武术从战争中退下来,逐渐发展成为体育项目。
清朝前期,我国各地已形成了众多的拳械门派与练功法,处于不断发展
的过程中。此时的反侵略斗争和各族人民的起义对这个过程起了有力的促进
作用,各民族不同门派的拳、义在交流和辗转传播中支派递分,内容更为丰
富。尤其是席卷了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革命、捻军起义以及义和团运动对推
动这一时期南北方民间武术的发展功不可没。伴随着城市平民阶层势力的扩
大和农民革命运动向城市的延伸,城市武术也有了较大发展,出现了前所未
有的城市人民习武浪潮。此时,很多妇女和少年儿童也加入到反侵略、反封
建的斗争行列,使武术在妇女和少年儿童中也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普及。
据体育用品网调查发现鸦片战争前,广东各地乡村就素有习武的传统,乡中设有“更练馆”,
它既是习武场所,又是地方武装所在地。乡中更练,负责保卫治安,历代相
传,到了现在,更练馆已被众多的武馆所代替。三元里抗英斗争的英雄韦绍
光和颜浩长都精通武术。韦绍光身材高大,懂拳术,常在村中武馆与乡人练
功。颜浩长因善长武艺,人称“定拳长”。
鸦片战争期间,侵略者所到之处,都遇到了人民群众的反抗,而武术成
了人民群众同敌人作战的主要手段。由于城乡人民经常共同战斗,所以使各
地传习的武术得到空前的交流。
大规模的太平天国革命和捻军起义虽然象以往一样是以农民为基本力量
的战争,但由于所处的历史时代,正是众多拳械门派不断发展的时期,所以
它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不同门派的拳械交流与发展,同时也使众多的妇女和
儿童加入了习武行列,这都使中国武术在极大范围内得到了传播。
十九世纪末,军旅武术在军事上的落后性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1890
年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和1901年武举的废除,彻底结束了军旅武术的历史,从
此中国武术完全是民间武术的内容了。而此时的民间武术经明清两代的演
变,也已经演变成兼有多种锻炼方式,有众多门派和大量套路的运动了。武
术也逐步转变成为体育项目了。
清朝时拳派更加繁杂,有:少林拳、太祖拳、通臂拳、大红拳、小红拳、
二郎拳、路行拳、罗汉拳、地躺拳,还有太极拳、八极拳、劈挂拳、翻子拳、
戳脚、形意拳、八卦拳、秘踪拳等等。现在介绍几种影响极大流传至今的拳
种。
形意拳
形意拳原名六合拳,是明末清初山西蒲州人姬龙凤所发明的。形意拳的
特点是:形神兼备,内外合一;动静相兼,刚柔相济;精神饱满,劲力充实;
协调整齐,节奏分明;动作严谨,沉实稳健;套路精短,技击性强。形意拳
的内容包括河北、山西的形意,河南派形意,基本拳法有五形拳、十二形拳,
并有单练套路、对练套路及器械套路。
八卦掌
八卦掌,原名转掌。是一种把攻防招术和导引方法融合于绕圆走转之中
的拳术。由于转掌的走圆圈正好经过八卦的八个方位,而其技法讲究纵横交
错,随走随变,其击法讲究随机应变、以变应变,似合《周易》中,“刚柔
相摩,八卦相荡”,运动不息,变化不止之理,故称为八卦掌。
董海川先生是当时传授八卦掌的主要拳师,他将原来擅长的招术,按照
绕圆走转的原理进行改编,充实了八卦掌的技术体系。
清代发展起来的拳种,不但流派繁衍,而且拳谱、拳理和套路都在不断
发展,内容主要以拳为主要部分,不但包括踢、打、摔、拿各种技法,而且
与导引养生相结合,既自卫防身,又强身健体。各拳种的器械套路也逐渐向
多而杂的方向发展,清代的武术完全从军队中脱离出来,逐渐成为体育活动,
武术本身也日趋完善。
清代的武术名家层出不穷,如陈王廷、甘凤池、杨福魁、孙禄堂等,他
们有高深武功并对武术事业有杰出贡献。
陈王廷是陈式太极拳的创始人。陈王廷原是明末的一名武将,明朝灭亡
后,他回到老家河南温县陈家沟,潜心研究武艺,并以教授子孙习武为乐。
在研究武艺的过程中,他以戚继光的《拳经》为研究对象,经过不断地
汲取,他创编了十三势、炮捶、长拳等,后来与王宗岳的《太极拳论》的理
论相结合,演化成今日的太极拳。以后又从戚继光的三十二势中吸取了二十
九势,创编成太极拳套路十三势五路、炮捶拳一路。
陈王廷编的太极拳结合了导引、吐纳术,并运用了经络、阴阳学说,成
为独树一帜的拳种。
太极拳中的双人推手和双人粘枪的方法,是陈王廷的首创,以沾连粘随,
不丢不顶,柔中寓刚,成为太极拳独特的竞技方法,不用护具设备,也可以
练习徒手搏击的技巧。这是我国武术史上具有时代意义的创造性成就。
自陈王廷创编了太极拳后,陈家沟陈氏世代练习太极拳至今。现在,太
极拳运动已在国内外得到普及,被众多的群众所喜爱,它的保健医疗作用,
逐渐引起国际医学界的重视和研究。太极拳的创编和演练,丰富了武术的内
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术事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一九
五三年,在天津举行的建国以来第一次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
上,武术是主要项目之一。会后,组织了赴京表演团,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
及各部委、高等院校作了汇报表演,党和国家领导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一九五四年,各地体育院、系、校开始把武术列为正式课程,一九六一
年,武术被列入了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逐渐增加了武术基本功、武术操、
初级拳、青年拳、初级剑、棍等内容。
从一九五六年全国十一个单位武术表演大会开始,全国性武术竞赛与表
演活动不断地举行。
一九五八年在北京成立了全国性的武术群众组织——全国武术协会。同
时,国家体委制定了第一部《武术竞赛规则》。规则允许创编自选套路,并
可以以此套路参加比赛,这大大地提高了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创造性,使套路
动作的组合、布局、难度都有了新的发展。
一九五九年,第一届全运会,武术是大会比赛项目之一。以后历届全运
会,武术均为大会竞赛或表演项目。
除全运会武术比赛以外,全国性武术竞赛活动还有:全国太极拳、剑比
赛,全国武术锦标赛,全国武术对抗项目(太极推手、散手)表演赛、全国
武术观摩交流大会,全国业余体校武术比赛,全国体育学院武术比赛等。
中华武术渊远流长,它是我国人民智慧的结晶,经过了历代的演变和发
展,武术正朝着全面的方向发展。在新中国,特别是在党和国家领导的重视
和关怀下,武术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尤其是近十年来,武术正迈着巨人的步
伐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