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武术为了使传承了千年的武术更广泛地走向世界,国家体育部门在总结传统武术的基础上,考虑到武术作为体育项目的特点,发展出了适应竞技的武术套路。目前,在正式武术比赛中,主要是长拳、南拳和太极拳。它汲取了中国南北拳种不同特点,兼顾了武术的普及性,受到了广大武术爱好者的欢迎。但是,也有人认为,武术的根本是技击,是实战,竞技武术套路是一种“武舞”,是另一种形式的“体操”,只能表演不能实战。
有武术专业人士表示,内家功夫的训练时间长,没有七八年,十几年的沉淀是不会有所成长的,这就造成了打不过好好训练了几年的散打运动员的局面。现在是快节奏的时代,又有几个人可以耐得住寂寞苦练几年却没有什么长进呢?当然还是有不少人最终被内家拳所吸引的。现在确实有些人只注重表演,而忽视了武术的实用性,但不能就此以偏概全直接否决了中国传统武术。
历届中泰拳王争霸赛,场面上中方选手总是被泰拳手追着打、处于弱势,但只要挺住了没有被KO掉,胜者大多还是中方。每届争霸赛,中方热热闹闹却总无法扬眉吐气,泰方轰轰烈烈却总是心有不甘。问题还是在开头那个伪命题:第一,这不是双方国粹国术的较量,而是现代自由搏击的较量。媒体其所以要把一场简单的自由搏击与国术国粹关联起来,很显然是为了煽动民众提升人气,以便制造热点带动商机。第二,混淆中国功夫与中华武术的概念。与泰拳较量的不过是中国散打,它与500年泰拳、几千年传统武术相比,仅仅是颗嫩芽。第三,以围栏之间、擂台之上的竞技运动衡量双方的优劣和高下,这本就是荒唐的事情。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也就是针对规则而言的,只要有规则、有标准,输赢胜败完全可以做到有凭有据、心服口服,但这高低优劣却就难辨难分、无甚意义了。
中国传统武术是非常强调基本功训练的,无论是训练方法和训练强度都毫不逊色于现代搏击,但这些训练是基于所谓个人能力而不是基于临场作战的,尤其在“少林武僧”的演绎下,成了近似于杂耍的炫目的表演——人家的瞧不起甚至嘲弄,是有根据的:搏击是以有效的距离和击打的准确性为基础和目标的,而不是以假象的敌人为操练的靶子去训练攻防兼备。很显然,中国传统武术与现代自由搏击有着不同的出发点和目的地,将两者强拉硬拽到一起来在“舆论上PK”一番,只能说是媒体炒作者太无趣,正将国人朝着无知方向误导。
不过,中国散打还是可以从中国传统武术当中汲取许多营养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快速地发展自己。虽然一副拳套让传统武术中生于双腕、十指的许多武术精华消失殆尽,但这不妨碍将武术思想精髓传承到现代搏击中去。虽然有不少人说内家拳与现代自由搏击格格不入,但搏击中四两拨千斤、借力打力、以柔克刚等战术的运用还是行之有效的。将传统武术的腿法、拳法以及扎实的基本功训练,与现代搏击理念和较为系统、科学的实战演练相结合或相融合,增强拳手的抗击打能力和防御能力、提高拳手的正面对抗能力和杀伤力,很可能是我们在自由搏击这项竞技比赛中厚积薄发、后发先至的本土良方。
在世界拳坛,有着太多的比赛和太多的高手,输掉几场比赛或赢取几场比赛,对拳手个人而言或许意义重大,对于中华武术或者说武术精神而言是不值得大肆渲染的;何况,即使在东方也不止强劲的泰拳和日盛的中国散打,还有跆拳道、空手道等等历史久远又与现代自由搏击结合紧密的功夫——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尊重、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