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长春武术南拳的概念及范畴
南拳,是中国武术主要流派之一,泛指流传于我国长江流域及南方各地的诸多拳种。主要流传于中国南方各地。
南拳历史悠久,其发源可追溯到400多年前。由于其渊源流长,传播的范围又广,南拳内容丰富,长期以来形成了种类繁多的拳种和门派。
(二)分类
以地域分,大致可分为:广东南拳、广西南拳、福建南拳、浙江南拳、湖南南拳、湖北南拳、江西南拳、四川南拳等拳种,其中两广及福建南拳最具代表性。各地南拳亦有对练、散手和相应的器械套路。
(三)南拳发展简况
明初出现 据目前史料记载,“南拳”一词作为武术词语使用,最早出现于明代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武将郑若曾所著《江南经略》第八卷“兵器总论”之中,关于拳法论述—节写有“曰赵家拳,曰南拳,曰北拳”可见南拳这一中国武术主要流派至少出现于四百多年以前。至于系统、广泛化则大约在明末清初。
明代空前发展 公元618年,少林寺参与平定王世充之乱受官家高度重视,明代抗倭以拳勇闻名天下。少林拳法在长江流域、南方得到了广泛传播,再加上各地地理环境、气候以及人文条件、个性的不同,少林拳法逐渐在这些地方产生了演变和发展,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南拳流派。
清初形成了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系统南拳 从《江南经略》关于“南拳”所述我们可看出:南拳至少在明代中后期就已经初具雏形了。据目前福建南拳、广东南拳等一些主要南拳门派的拳谱记载及武师门的口头传说,南拳在清初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传播,并形成了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系统南拳.。
新中国成立后南拳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 南拳作为中华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十年来,随着武术的发展,南拳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1960年国家将南拳列为武术竞赛的主要项目之一。在历年全国性武术表演赛中均占有重要地位,获得了广泛的发展。继之,又纳入体育院校武术教材。
近年的广泛发展 近年来,随着武术的推广和发展,南拳不仅在南方,而且在北方也深受广大武术爱好者的喜爱。在国外,尤其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以及我国港、澳、台地区,爱好者越来越多,各种南拳组织应运而生。
成为竞赛项目 1989年,中国武术协会受亚洲武术联合会的委托,组织部分专家创编了“南拳竞赛套路”,并首次正规采用于第1l届亚运会,随后广泛被各类武术比赛列为竞赛项目。
1992年,中国武术协会又组织部分专家创编了具有南拳流派特点的《南拳》、《南刀》竞赛套路,用作第7届全国运动会武术比赛中的南拳全能项目。
成为《中国武术段位制》考评正式项目 1997年,据《中国武术段位制》实施的具体要求,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和国家体委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又审定通过了包括有《南拳》、《南刀》、《南棍》在内的南拳类规定考评技术,南拳成为《中国武术段位制》考评正式项目之一。
(四)南拳的主要风格和特点
南拳虽拳种浩繁,风格各具特点,但多以短打为主,手法见长,故有“南拳北腿”之称。总的说来,风格和特点如下:
1. 南拳的主要风格
(1)动作朴实无华;
(2)刚健有力,气势激昂;
(3)步法稳健少跳跃,重拳法,少腿法。
2.特点
(1)手法多样;
(2)动作紧凑,劲力刚健,多为短劲发力;
(3)步法稳固,重心较低,强调桩步为基本功;
(4)快慢相间,长短并用,刚柔相济,以刚为主;
(5)身法要做到吞吐浮沉,窜蹦闪转,腰腿身手要贯串一致;
(6)气沉丹田,发声吐气;
(7)要求出手居中,注意门户,反应敏捷;
(8)发声呼喝,壮威,以气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