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对传统文化的越来越重视,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以及文化传播与应用的优秀传统文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比如,到2016年高考的语文将由150分提升到200分,英语从150满分降至100为满分。高考分数的变化,说明国家已经开始加大国学的分量。社会大众和社群组织对传统文化的需要与日俱增,致力于国学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作为武术人的我,将会把武术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的融合探索着进行下去。今年,中华武术第八期名家大讲堂,汇聚了近500名学员,他们先后给我提出不少关于武术和武术文明与文化的问题。我归纳出来大约有以下几点:
问:武术对人格的影响常常是两个方向的,要么训练成良好的意志品质,要么用以泄私愤报仇
回答:文化是由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形成的集体人格,当文化沉淀为集体人格时,它即是国民性,也就凝聚成了民族的灵魂。
中国文化是这样,武术文化亦是这样,讲求君子之道、礼仪之道、中庸之道,它分别从人格模式、社会模式、行为模式构成了中国文化的“三足鼎立”。中华武术文明之所以能够成为人类几大古文明中没有中断和消亡的幸存者,有很多原因,其中最重要的秘密就是这“三道”,这“三道”是其他文化所没有的。中国的武术文化最正确的模式应该是:在人格品质上建立“君子之道”;在生活方式上创造“礼仪之道”;在思维方式上建立“中庸之道”。如果每个习武者都能把这三个“道”有机的融合在自己身上,那到处都会看到是君子,彬彬有礼,人人讲礼貌,到处都没有极端行为,一定会显示一种理想的状态。那还会泄私行报复,还会有摔婴儿的现象发生么?
问:哈哈,“中庸之道”,是滑头哲学耶,武术人,要么是,要么非。
中国是农耕文明,农耕依赖四季,所以气候冷不到极端,冷到极端,春天就来了,热也热不到极端,热到极端秋风就起了,四季是轮回的。无论是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还是《周易》,都是告诉我们这个民族不要采取极端的东西。所以,中庸之道,属于中国、它只属于中华。
问:您说,中国传统武术或者说搏击术为什么发展不起来?仅仅停留在健身、健美上,与制度有关么?
这个问题比较深刻,涉及到上层建筑。大中华在开兵扩土的冷兵器时代,武术的第一要义,是拿起象征长兵器的“戈”这种武器,迈开脚步讨伐征战。要征战取胜,就必须你死我活。而和平年代,“武”的征战意义被人们美好平静的生活态势演绎为“止”“戈”为武,刀枪入库心里解释了。
至于中国武术文化发展中表现出的弊病,我以为中国武术,太不在乎公共空间、太不在乎创新了。很多官员和武术人提出要建设“武术文化的高端人才及普及型人才”这个没错,但这其中最重要的支点不在于推出多少次表演型的赛事,而在于重建武术的公共空间。武术的公共空间是最大的文化习作,同时又是最大的文化课堂,无论从集体人格还是到审美习惯,都在这里培养。
那么,什么样的武术文化才能称之为“武文化的品牌”?我自己心目中觉得,武文化的建设应该具备五大要素:即人文精神、生态环境、创意产业、习武气氛和历史记忆的传承。
人文精神应该排在第一位,慈详、宽厚、博爱,是做人最能吸引人、最令人难忘、最具亲和力的地方。而历史记忆的传承与弘扬正是武文化独一无二的优势,并使武术文明流传了上下五千年。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包括养生和美食以及城市建设等等。当然,武术文化的深刻历史内涵、鲜明的时代特征、浓郁古老的特色、高度的创新精神和广泛国际影响,都是武术发展的关键所在。
问:您这次在中华武术名家大讲堂,感觉怎么样,尤其是对您传授的以传统武术为中心的武文化,有什么看法?
中华武术名家大讲堂在有限的空间,让我浓重的感受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习武者对大讲堂这个工程的巨大热诚。武术文化不能离开广大民众喜欢的热诚,这些习武爱好者学员中,有大量的思考者、有大量的企业家,有大量的国家干部,也普通公民和夫妻。他们几百号人聚在一起,像节日一般的过着练武的日子,所以,这样的场景肯定是受到武术参与者欢呼的一个工程,而且中华武术杂志和武术院在武术名家大讲堂工程的设计过程中,受到国内外诸多专家的考核、论定和设计,这使我们名家讲堂的执行者必须做出的非常好的作品,提供最好的范本。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一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话题,都会遇到过很多麻烦问题,都提出过各种各样的方案,西安红拳的发展方案,为红拳的壮大与发展提供了一种很好的范例,范例不是说各个拳种的效仿就能够成功的,毫无疑问它必须是按照自己的历史、按照自己的现实、按照自己的经济、按照自己的体制所改造或创新出来的一种非常好的奇迹,所以红拳的发展在建设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这就是风景,就是红拳的老百姓过武术日子的风景。
问:有了好的样本,那么传统武术的搏击术,要想发展就应该恢复元气,您有什么看法?
感谢这位这位习武爱好者,提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举个修复古迹的列子来说明传统武术的搏击术恢复吧。文明古迹的修复和文明素质的提高应该是交相辉映的工程,有时古迹修复的很好,文明素质却不太好,长时间以后,我们面对这个文明古迹就会感到很羞愧,我们武术文明曾经有过辉煌的过去,但为什么现在是这样子?但是古迹的修复对于提高文明的素质就像对自己的生命产生了某种自豪感一样,会产生某种文明规范的需要,而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会决定人的行为。为什么那么多人自称自己是“大师”?因为,当武术文化被玷污时,狭窄的、肮脏的落后狭隘的旧意识就会冒进,于是当他们面对老祖留下的文化纪念碑的时,大师们便视而不见,因为“钱”的命令,会比生命中责任命的令容易接受很多,多数的人会接受环境的命令,何况这个环境里可以打着文化的信号。所以对古迹的修复和传承,可以成为规范我们文明素质行为的话题。
文化人是文化的创造者,它主要的使命不仅仅是讴歌眼前的其他文化现象,而是要在自己的心底挖掘出真正被埋藏着的甘泉。真正的文化其实是在一个特殊的环境当中对于自我的挖掘,比如作为这个时代的一名武术成员,作为这块土地上的武术工作者,你的生命当中不期然的隐藏着武术的历史空间对你的痕迹,这是免不了的,但你的任务是挖掘你和别人沟通的心灵,以及跟其他时代的武术文化也有更深层次的沟通,这就是武术和武术文化最重要的地方。
正像学者钱文忠在“中华武术杂志30年”高峰论坛所言:有文化并不代表有文明,有文明的根本在于学习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是啊,武术文明的缓冲作用、阻爆作用和疗伤作用,既能保全自己,又能维护世界和谐。这让我对中国武术的未来充满信心。